注册

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明开园 已逝老兵在此“最后集结”


来源:现代金报

同泰嘉陵历时两年做了一件事,建设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朱韩燕 记忆抹不平戎马岁月的峥嵘,信念竖起了民族抗战的大旗。 从青春年少走到了垂暮之年,嘹亮的冲锋号已久未吹响,老兵不死、忠魂不灭,沧海横流方

同泰嘉陵历时两年做了一件事,建设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朱韩燕

记忆抹不平戎马岁月的峥嵘,信念竖起了民族抗战的大旗。

从青春年少走到了垂暮之年,嘹亮的冲锋号已久未吹响,老兵不死、忠魂不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的柱子上终将铭刻下你们的尊严。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老兵寻找一块集体的安息之处。”在宁波,从事殡葬行业的民营企业家沙力干成了一件事——建设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以此,向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

8月28日,纪念园将正式开园。

昨天,记者来到纪念园,向老兵致敬,也听沙力说起他和这个纪念园的故事。

让老兵有尊严地离开

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明日正式开园

“所有墓位对浙东地区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免费开放”

昨天上午,和煦的阳光洒在鄞州同泰嘉陵西南侧的景观草坪区上。

有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姨正和同伴抬着花圈,走向台阶,放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

纪念园还没有正式开园,最近,已经陆续有市民从四方赶来,送上自己的敬意。

“纪念园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一园’‘一馆’所构成。‘一园’是中心广场和老兵墓园组成的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一馆’指九间不同主题的同泰抗战纪念馆。”纪念园工作人员当起志愿者,给参观者做起介绍。

园区正中间,是耸立的方尖碑,高12.13米,寓意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方尖碑正面和背面,分别书写着“浩气长存”和“碧血丹青”。

广场上的3幅巨型群雕则取材于淞沪会战、武汉空战陈怀民驾机与敌同归于尽、七一七镇海口保卫战、栎社机场出发传单轰炸东京和鄞州百姓营救美军飞行员的历史故事。

环绕中心广场的大草坪便是老兵墓区,260多个墓位依次静立。

记者注意到,墓碑统一设计,坐北朝南。

墓碑正面是两把交叉的双枪,取“国共联合、万众一心、携手抗战”之意,墓碑背面庄重地写着“军魂”二字。

沙力郑重地告诉记者:“墓位对浙东地区所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免费开放。”

9名老兵明天将在此最后“集结”

“墓碑照片上那颤颤巍巍的军礼,

太让人动容了”

9块墓碑上,已经刻上了墓志铭。

“这是即将落葬的9位老兵,我们提前准备好了墓志铭。8月28日上午,将举行隆重的下葬仪式。9位老兵的骨灰将在护卫队的护卫下入园,这也是9位老兵的最后集结,希望他们能安心长眠于此。”工作人员说。

柴行江、陈小华、葛才云、马岳庆、潘贤太、叶清方、徐大成、周宝方、华宣恩……

记者跟随参观者,认真阅读每一份墓志铭。寥寥百来字的生平,记录了他们一生,透过字面,似乎能想象到战场的烽火硝烟,听到嘹喨的号角声。

周宝方,浙江象山人。1939年入伍,隶属国民革命军49军26师76团2营5连,任步兵上等兵。长期抗战于江西南昌一代。曾在江西行军突破日军阵地时受重伤,弹片留在背部几十年。

柴行江,生于1914年,慈溪人,1937年参军,任重机枪手。抗战期间,随部队在湖南、江西等地作战,于南昌负伤致残,终身未娶。

“他(柴行江)的骨灰,是由志愿者和亲人共同护送过来的。去世前,老人就听说这里有纪念园,他非常乐意来这里。”园区工作人员说,这9位老人,基本都是今年去世的。

“我注意到,这9块墓碑上,都配有老人的黑白照片。8个老人,都做出了同样的姿势——行军礼。这些老人,年纪太大了,姿势不是特别标准,可从照片都能看得出来,他们是多么认真而又庄重地行这个军礼。这样的姿势,太让人动容了。他们的眼中,有太多故事了。”来自北仑区小港街道的一位女党员说。

“其中一个老人墓碑上没有放行军礼的照片,因为当志愿者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深度昏迷了。”工作人员补充道。

“我当时编在战炮连,战炮连是专门打日本人坦克的。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抗战老兵。”92岁的孔相宗老人告诉记者,“建造纪念老兵这个陵园我觉得非常非常好。每个老兵都有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这个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历史。”孔相宗说,“我也愿意去的,我已经填了表格。”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

刚毕业的小学生看完纪念馆

“原来抗战故事就在家门口,

我想回去再找找资料”

在纪念园的南侧,是同泰抗战纪念馆,由一字排开的9个分馆构成。

它们以中流砥柱、正面御敌、浙东抗战、为国捐躯、远征缅越、老兵不死等分别命名。

记者昨天看到,浙东抗战馆不大的空间里,站满了参观者。可能因为地理距离相近,参观者表示,感触特别深。

前来参观的小徐家就在附近,9月份将读初一。他说:“以前,爷爷奶奶爱看抗战片,我觉得那些故事很遥远。现在才发现,这些故事就发生在家门口。”

让小徐最为震撼的是关于“七一七”保卫战的介绍。

展板上写着:1940年7月17日,日军首次侵犯镇海口,当时防守镇海前线的国民革命军194师师长陈德法率军与敌人激战五天五夜,毙伤1000余人,使日军最终不支逃回军舰。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少有的反登陆战,也是浙江防海史上的第一次胜仗。

“想想,当时战况就很激烈。五天五夜,这次胜仗还就在镇海。我想回去再找找资料。”小徐说。

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这里的实物展品,从各处搜集而来,大多来自老兵和家属,但还不是特别全面。“非常欢迎市民能向纪念馆提供跟抗战有关的物品,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有故事的物品。比如信件、笔记本等。我们的征集电话是83062999。”

同泰抗战纪念馆也和前期建成的飞虎队纪念馆宁波分馆、周训典纪念馆、周训典遗物馆构成宁波乃至浙江最系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抗战研究基地。

项目发起人沙力觉得不能再等

“英雄不该被埋没,

他们应该获得尊重与纪念”

目前,这个纪念园总投入已经超过了3000万,建设历时两年多,是宁波市十佳公益项目之一。

为什么会建造浙东抗战纪念园呢?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最早的萌芽自宁波籍飞虎英雄周训典(本报曾做多篇报道),我想,英雄不该被埋没,他们应该获得尊重与纪念。慢慢地,就有了建这样一个纪念园的想法,想要为这些老兵寻找一块集体的安息之处,为那抗战的一段历史,留下一个共同记忆,让这群老兵有尊严地离开世界。”项目发起人、同泰嘉陵董事长沙力说,当看着身边的老兵一个个凋零,觉得不能再等了,必须和时间赛跑。

早在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时,浙江就处于抗战最前沿。如今70年过去了,宁波还健在的抗战老兵已经不足60人。

沙力说,在与老兵们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相较于物质上的关怀,老兵们更渴望认同与尊重。建纪念园,恰恰能把抗战历史的根脉传承下来,通过还原真相赋予所有英雄真正的尊严。在启迪后人的过程中,所有的奉献与牺牲才更有意义。

在筹建过程中,有过质疑与猜忌,有过孤独与无助,可沙力都挺过来了。他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将这个项目建起来。有过许诺,我们说一诺千金。同时对未来的历史来讲,它不是一个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项目。”

员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自己的老板,“每一个设计、每一件展品、每一句解说词,他都反复斟酌、推敲。”

朋友们则普遍评价:“他是用情怀在建这个纪念馆,为这个纪念馆,人也憔悴了很多。”

从纪念园筹建期,就已经确定了以义务免费的方式向全体抗战老兵开放的原则,园区与纪念馆也将永久对市民免费开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红珍:]

标签:老兵 纪念园 集结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