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垃圾包围明代谏议坊
2011年10月27日 08:32
来源:钱江晚报
一座明代牌坊,历经400多年风雨,最终在民房的夹缝中勉强得存。 然而,今年6月,周边地块开始拆迁,民房成了一片废墟,牌坊孤零零地立在建筑垃圾堆中,状况堪忧。 这座牌坊名叫谏议坊,位于余姚市区城
一座明代牌坊,历经400多年风雨,最终在民房的夹缝中勉强得存。
然而,今年6月,周边地块开始拆迁,民房成了一片废墟,牌坊孤零零地立在建筑垃圾堆中,状况堪忧。
这座牌坊名叫谏议坊,位于余姚市区城南南雷南路西侧,紧邻余姚市第四中学。
“这是余姚的历史文化遗迹,怎么能这么对待?要好好保护才行啊!”余姚市民徐先生对此痛心疾首。
记者随后进行了调查。
牌坊脚下垃圾堆了半人高,状况堪忧
2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谏议坊所在地,位于南雷南路西侧的史家村。
一走近,记者就看到一座五六米高的古旧牌坊突兀地立在一片废墟中,倍显凄凉。
整座牌坊通体都用石料,上面还刻着鱼、凤、狮等图案,刀工精美,至今清晰可辨,上面还刻有一些文字,只是剥蚀严重,字迹已模糊不清。
煞风景的是,牌坊脚下,建筑垃圾堆了半人高,紧紧压迫着四根石柱。
在牌坊的西北角上,记者找到一块石碑,刻着“谏议坊”、“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立碑时间是1998年。
石碑背面清楚地说明了谏议坊的保护范围:
“东至坊东侧向东延伸10米,南至坊南侧向南延伸10米,西至山河东岸,北至坊北侧向北延伸10米。”
不过,记者发现,除了西侧仍是一条小河,其他三个方向已面目全非:坊南已成废墟,垃圾堆到了牌坊脚下,坊北仅留有巴掌大的一块空地,坊东则是民房,和牌坊紧紧相连,甚至有居民利用围墙与牌坊搭了一个雨棚。
牌坊距今已400多年,艺术价值较高
记者随后联系了余姚市文保所。
从一位姓谢的工作人员口中,记者得知了这座牌坊的由来。
牌坊建于明代,是为了纪念史立模。
史立模,字贵宏,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在当地史氏家族中具有很高的声望。
兵科给事中是专门规谏朝政得失的言官,时人都以“谏议”这一古代官职相称,故而,这座牌坊也被称为谏议坊。
算来下,这座谏议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
别看它现在残破,在保存完好时,却是气派非凡。
史料记载,坊高5.70米,顶部额匾北面横镌“谏议坊”三字,南面刻凿“济美”两大字,小额匾上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梁上还刻又植物纹图案、狮子滚绣球和花卉纹浮雕图案等,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周边地块拆迁后将圈入余姚四中
谢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文保所的前辈们曾对谏议坊有所记录,但文革期间,谏议坊遭到破坏,顶部缺失。
到1997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余姚市才正式把谏议坊列为余姚市文保单位,并与1998年正式立碑。
“1998年的时候,谏议坊周围的民房就已经存在了。”谢先生说,虽然当时划定了10米的保护范围,但是鉴于房子已经建好了,也就没有再做出处理。
今年6月,周边民房开始拆迁。
记者联系了这块地所属的兰江街道。
负责史家地块拆迁的办公室大门紧锁。边上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块地属于教育用地,更多的情况,由于相关负责人不在,所以并不十分清楚。
余姚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随后向记者证实,这块拆迁用地的确属于教育用地,将用作余姚四中的扩展用地。
牌坊可能圈进学校里
如何确保拆迁不会破坏牌坊?
谢先生说,拆迁时文保所也曾参与其中,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搭建钢棚,防止拆迁时对谏议坊造成损坏。
谢先生又说,拆迁之后建筑垃圾危及牌坊的问题,他们并不知情,但会马上和当地拆迁办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周边拆迁后,这座牌坊将如何处理?
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称,解决办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整体拆迁,另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圈进学校里。具体要怎么处理,还要跟文保单位协商之后才能决定。
谢先生说,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他们也不建议整体拆迁,最终如何处理,还有待协商。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