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浙江扬鞭“三驾马车” 文化发展驶上“快车道”


来源:新华网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的浙江打造了“经济大省”的金名片。而在这张象征着财富的名片熠熠生辉的背后,还有一张文化名片同样值得关注。 从1999年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

 公共文化:春在千门万户中

“洪武朝并永乐朝,枫洞岩里开官窑,厚胎厚釉大器物,翠色欲滴夺明朝。”这首“诗”的作者是龙泉市大窑村的乡村医生周泽益,他同时也是村里的文保员,守护着闻名中外的龙泉大窑遗址。当了十多年文保员的老周告诉记者,现在政府对文化越来越重视,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意义。

“农民生活好了,文化需求也高了。”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蒋堂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陈纪祥是镇上的文艺活动骨干,上世纪80年代就开办过乡镇图书室。“当时的读者喜欢看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借书不还的也不少。现在像农技类、经济类、历史类还有文学的书最受欢迎,许多读者都说,看电视时大脑是被人带着走,看书自己还可以思考问题。”

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浙江一直在探索。“十一五”以来,浙江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增长,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县级文化馆、县级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90%、77%和80%。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浙江还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用得上、消费得起的文化服务和产品,开展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十一五”期间累计送9.1万场演出、110万场电影、1015万册图书到农村,并实现农村中心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送文化”之外,浙江还针对农村文体队伍现状和农民文体需求实际,开展了“种文化”活动。“十一五”全省省、市、县三级文化部门累计培训基层文化干部、业余文艺骨干、村级文化管理员超过11万人次。全省乡村(社区)目前已有文化活动团队26652支,2010年度开展活动58万余场次。

标签:文化 浙江 驾马车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