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酒厂才开8年,哪来那么多十年醇酿


来源:钱江晚报

“阿拉老酒”北仑甬江路生产基地的原酒仓库。 “阿拉老酒才出来几年时间,哪里有那么多的五年醇酿、十年醇酿?” 前天(1月8日) ,东方论坛上一则题为《阿拉老酒和胃药》的帖子,本来说的是广告的事,

“阿拉老酒”北仑甬江路生产基地的原酒仓库。

“阿拉老酒才出来几年时间,哪里有那么多的五年醇酿、十年醇酿?”

前天(1月8日) ,东方论坛上一则题为《阿拉老酒和胃药》的帖子,本来说的是广告的事,可是风向一转,众多网友开始对宁波最大的酿酒企业之一“阿拉老酒”的品质进行质疑。

网友的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阿拉老酒是否在造假?

昨天(1月9日) ,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质疑一:

酒厂才开了8年,哪来十年醇酿

“阿拉老酒”最近投放了一个广告。广告中,一名老人告诉留守儿童,称“只要爷爷准备了阿拉老酒,你爸爸就一定会回来。”

名为《阿拉老酒和胃药》的质疑帖,1月7日上午8点多开始出现在东方论坛上。

发帖网友“涧松”对广告提出了质疑,认为导向不好,有悖伦理。

不过,随着网友的跟帖,话题的风向很快变了。

网友“nbralcm”称,“阿拉老酒”总共才出来没几年,现在却开始卖什么“五年醇酿”、“十年醇酿”,“哪里有这么多的五年醇酿、十年醇酿?”

网友“山里人的家”也随之提出质疑。

他说,目前“阿拉老酒8年陈酿”,市面上卖得比较火,而“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是从2004年才开始成立,满打满算也就八年,根本不可能储备多少酒或者酒母,“大家想想,各位喝的都是些啥?”

网友“萧灵02”为酒厂辩护说,阿拉老酒的前身是北仑老酒厂,少说也有15年了,而且陈年老酿都是以原酒加一定新酒勾兑出来的,以酒厂的生产能力,供应市场完全不成问题。

不过,他的解释并未完全消除网友的疑问。

质疑二:

只见老酒运出来,不见粮食运进去

随着讨论的展开,网友的质疑进一步升级。

网友“sage1982”爆料说,自己曾听一住在酒厂附近的人说起,该酒厂只见拉出一车一车的酒,没见过一辆装粮食的车开进去。

“大家可以想想,所谓的醇酿是咋出来的。”“sage1982”说。

质疑三:

是不是收购小酒厂的老酒贴牌生产

网友“麦田守望着”试图为酒厂辩护,对以上质疑作出回应。

“一个酒厂要卖酒,不一定全是自己生产,可以从其他小酒厂收购的。如果全部自己生产的话,那产能是跟不上的。”他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过,他的猜测引发了新的质疑:“阿拉酒厂是不是在贴牌生产的?有没有用小酒厂的滥竽充数?”

酒厂回应:

前身为东风酒厂,已有50多年历史

网友们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阿拉老酒”的生产方为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

昨天(1月9日) 下午2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北仑区甬江路“阿拉老酒”的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阿拉老酒”哪来的那么多五年、十年醇酿?记者向公司办公室主任余凡涛提出了疑问。

余凡涛解释说,“阿拉老酒”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地方国营北仑东风酒厂,2004年10月,为了彰显宁波的地方特色,才改名为“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

“有那么深厚的底子,生产五年醇酿、十年醇酿是很简单的事啊。”余凡涛说。

“市场上那么多醇酿,都是自己生产的?是否经过勾兑?”

记者再次追问。

余凡涛先解释了醇酿的概念。

所谓多少年陈的醇酿,就是用保存多年的陈酒作为酒基,勾兑一定比例的新酒而制成的酒。

余凡涛说,这个比例,控制在50%以下,这是业界的通行做法,醇酿的好坏,就看这个勾兑技术。

余凡涛说,“阿拉老酒”的醇酿也是这么勾兑的,而且勾兑技术在业内是很先进的。

酿酒日用50吨糯米,每天凌晨运进厂

记者追问,网友说只看见酒厂一车一车酒拉出来,不见运粮食进去,这是怎么回事?

余凡涛说,这是个大误会。

酒厂每天生产黄酒4500坛至5000坛,需要50吨糯米。

“我们在安徽有专门的糯米生产基地,从安徽运到北仑,初加工后,每天凌晨拉到生产车间,上午8点准时投入到生产线上。”

余凡涛随后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生产过程。

记者特意留意了一下生产车间、仓库和储存间等,在一个仓库里,果然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糯米。

“这些糯米,够我们用上七八天。在其他的原料仓库,还有大量的糯米。”

生产能力超出销量近一倍,无需贴牌

“阿拉老酒”有没有从外面的小厂收购黄酒,贴牌后拿出来买?

余凡涛说,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在北仑柴桥、算山、横浦、甬江路、岭南村等地,一共有6个基地,一年能够生产原酒(酒基)3万多吨,勾兑成黄酒,有五六万吨。

余凡涛说,目前他们每年的总销量,只有3万多吨。

“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绰绰有余,怎么可能去别的小酒厂收购黄酒呢?”余凡涛反问。

标签:酒厂 年醇酿 8年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