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古稀灵桥体弱多病 将出新限行方案给桥“减负”


来源:钱江晚报

76岁的灵桥这回“病”得不轻。 钱江晚报记者 盛高 摄 76年,灵桥承载了来往奉化江两岸的无数市民,见证了三江口的繁华,经历无数风雨无数刮擦磕碰,现在它要歇歇了。 昨天(1月10日),灵桥体检

76岁的灵桥这回“病”得不轻。 钱江晚报记者 盛高 摄

76年,灵桥承载了来往奉化江两岸的无数市民,见证了三江口的繁华,经历无数风雨无数刮擦磕碰,现在它要歇歇了。

昨天(1月10日),灵桥体检诊断书出来,确认它年老多病,需要歇一歇了。宁波市城管局据此发布消息:灵桥将限行、加固。更严格的限行通告近期就会出台。记者了解到,主要是对货车和公交车进行分流。

去年11月,接连被撞的灵桥进行体检,检测主要分两部分:桥底检查拱脚损害、桥面检查荷载能力。

昨天(1月10日),诊断书公布:灵桥结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需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在历年的检查报告中,这份的措辞最严重,因为结构安全存在隐患可不是小伤小病。比如2010年底的体检报告还说“灵桥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建议对一些“伤病”进行维修改造。

具体来说,拱桥主体结构、拱脚、纵梁、横梁及部分吊杆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或病害,这大概和受到多次碰撞有关。此外从桥面荷载能力测试看,桥面的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

一个老话题:怎么保护灵桥

自从灵桥迈过70岁的门槛后,有关古稀灵桥该怎么保护的话题在网上就没停过。

有人曾提出,让灵桥成为一座步行桥,机动车绕行;有人设想,能不能在灵桥下建一条奉化江水底隧道,机动车走隧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走桥面。在去年的三江口核心区改造方案公示时,这个话题还曾在引起过激烈的争辩。还有人提出,能否在灵桥下安一道门,高度与桥面一致,过往船舶必须要走这个门,这样能有效防止灵桥被撞。

而从1986年开始,城管部门就对灵桥进行跟踪监测和重点维护,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检。为减轻桥面交通压力,灵桥还采取了机动车单双号通行,在桥头安装了重型车辆限行等标志,以免不明情况的司机上桥。

很快,我们可能又会迎来灵桥新的限行方案,也许会有暂时的不便和不习惯,但为了大家的灵桥,也请您谅解和配合。

标签:灵桥 方案 桥面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