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抗战烈士家属高碧英已经出发去北京了。8月21日,余下的9名老人一起乘坐高铁前往北京。考虑到参加阅兵的老人们都已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了,路上需要近5个小时,为了能让老人们好好休息,民政和人武部门特地给老人们安排了商务座,这种座位可以放平,老人能够躺下休息。

参加阅兵活动的老人在出发前都进行了体检,大家的身体状况也都做了记录。他们已于21日下午到达北京,从22日开始,会参加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在6月23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介绍,这次阅兵安排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现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参阅,充分展示对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这也是此次阅兵的一大亮点。

  • 抗战老兵
  • 支前模范
  • 英烈子女

时间已成为
他们目前最大的敌人

今年的阅兵仪式将首次设计"老兵方阵",抗战老兵应该是三个受邀参加阅兵仪式的群体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当年的抗战老兵们大多离世,健在者都年事已高,不少老兵在得知自己将参加检阅后,都表现出激动、骄傲的情绪。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所在地区参加阅兵仪式的唯一代表。身体状况显然是制约老兵们能否参加阅兵仪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对这些曾经和死亡擦肩的老兵来讲,皱纹已经布满了脸庞,时间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敌人。就在几天前,一个6月份受到邀请的老兵走了。

支援前线是
此生最光荣、最骄傲的事情

在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中,都缺不了老兵和英烈子女,但支前模范却很少见到。8年抗日战争中,支前模范们也有鲜血的付出。

这个群体的参与,以及和抗战老兵、英烈子女并列接受表彰的荣光,让中国的此次抗战纪念活动别具风范,显现出一种耀眼的国家价值观,是全民族抗战的最好佐证。

《长江日报》在评论邀请支前模范参加阅兵仪式一事时表示,这是对普罗大众的敬意,是对同胞的敬意,是对人民国家的敬意。

祭奠父辈的旗帜

除了直接见证当年战斗的老兵外,部分英烈子女也受邀参加阅兵仪式。

2014年8月29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今年8月24日民政部又公布了第二批共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既有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一定职位的军官,比如壮烈殉国的蔡炳炎将军、黄骅烈士,也有"狼牙山五壮士"等团队。

浙江10名代表组成:1名抗战老兵、8位支前模范、1名烈士家属。

高碧英(杭州江干:烈士家属)

父亲是杭州有名的
抗日英雄高致嵩

高碧英的父亲是高致嵩,曾任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1937年高致崇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上海击毙诸多日军。1937年12月,高致嵩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率二六四旅坚守雨花台阵地,12日在雨花台阵地指挥部队战斗中,与5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晋其为陆军中将。

1986年3月,高致嵩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高致嵩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高建平(杭州临安:支前模范)

20岁出头就投身革命
组织后方群众积极支前

这位94岁高龄的抗战支前模范,出生于山东省泗水县,20岁出头就参加革命,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高建平组织后方群众,积极支前。"那会儿,妈妈组织村里的妇女烙煎饼、做布鞋,支援游击队战士,还曾组织人员掩护当地群众及时撤退。"刘学云和记者说。>>详细

王云锁(金华永康:支前模范)

年轻时参加地下工作
参与打击汉奸和日寇

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是一个老党员,离休干部。王云锁有位姐夫叫颜金元,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当局抓去坐了近10年的牢。第二次国共合作后,他被释放。

1938年,颜金元和地下党员朱恒卿在永康三十里坑一带恢复党组织,建立基层党组织。在此影响下,王云锁开始参与地下工作。他们在永康和武义的毗邻地带初步形成了地下党联络网。王云锁还协助地下党组织,成立了青年自治会,作为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详细

叶三虎(金华武义:支前模范)

从安徽抓到武义采矿
参与了三次矿工暴动

叶三虎是武义县履坦镇中央王村人,他的老家是在安徽五河县,原名叫盛三虎,背井离乡的原因是因为侵华日军。

1941年,五河县沦陷,当时只有16岁的叶三虎被日军抓走,押往华南某地修铁路,没过多久,又被押到武义采砩矿。"我是日军侵华战争的幸存者、见证者,更是这段痛苦经历的亲历者。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抗战胜利后,叶三虎留在武义县履坦镇中央王村务农生活70多年。>>详细

蓝发英(丽水遂昌:支前模范)

深山里上演"红灯记"

今年90岁的蓝发英穿着简洁的畲族日常服装,一脸的宁静,让人很难想象,70多年前,她曾在深山里与敌人斗智斗勇。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蓝发英说她最喜欢《红灯记》中的这个唱段,因为她的公公、婆婆和两个伯伯都是中共地下党员。老人笑着说:"到我们家来开会的,好多真的是亲戚。">>详细

范仁秀(丽水龙泉:支前模范)

无论风云如何变
一生不变拥军情

她出生于贫困家庭,幼年丧父。她经历过战争年代,矢志不渝拥军支前。她一生平凡、执着和勤劳,新中国成立后甘于平淡,默默无闻。

当时年仅6岁的范仁秀常常利用年龄小不大受人注意的优势,与哥哥一起负责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消息。数年下来,一提起他们家,远远近近的人对他们支持红军的事情几乎无人不晓。做军鞋、做军衣、交公粮、照料伤病员,她把这些事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更重要。>>详细

鲍水娥(丽水庆元:支前模范)

米粉和草药
送给子弟兵

为了让伤病员早日康复,鲍水娥回到上济村,动员家人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拿出来给伤病员吃,自己一家人则以笋、野菜等充饥。她经常趁着夜色,跟懂草药的公公偷偷上山采草药。有几次,鲍水娥因为操劳过度,昏迷在山上,被公公背回家里,用草药救活了>>详细

如果说,不同的群体意味着不同的观察历史的角度,那么每个受邀参加阅兵代表的故事都是对抗战历史的某种勾勒。通过这些抗战老兵、支前模范的故事和英烈子女的讲述,那场70年前的战争,在人们的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能够去北京参加9·3阅兵,这些耄耋老人个个都精神抖擞,于他们而言,受邀参加抗日战争胜利阅兵,这是党和国家对革命历史的重视,也是他们最大的荣誉。更多的"英雄们"则没有机会去现场参加阅兵,但他们的一句话让我动容:"我们要好好活着,一起看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