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内】千年弦歌岳麓魂


来源:中国城市旅游杂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千年岳麓的旧梦逝去了其年少时期的巧笑倩兮,今日淡淡地回眸这个“湖湘文化圣地,山水洲城奇观”,仍旧牵扯着无数有识之士的心襟。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料我应如是。可是,妩媚动人的岂止是

诗歌竞对,怒斥奸臣的故事已无迹可寻,但禹王治水的业绩在这却可以找到一些求证。寻访岳麓山,不可不来云麓峰左侧峰峦,禹王碑在这里安静地目视着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红尘之子。

“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宋代摹刻至此。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大禹为民治水, 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 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 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土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 地,自此禹碑闻名遐迩。

到底禹王碑的前世今生是怎样,身处闹市的我们无从得知,探讨专研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奇谈妙就妙在这里。我们能做的就是献上我们虔诚的心,膜拜这一段历史文化而已。

朱张祠

沈一接的诗句真切地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阐释的感叹:“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龙蛟影动云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

儒、佛、道之间的交流融合,为岳麓山文化造山堆垒了新的柱石,岳麓书院创建后,作为文化名山的岳麓山无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湖湘文化繁衍兴盛的新局面。

武昌首义蒋公墓

近代风雨涌思潮

庭院弦歌这一唱,就是千年的传奇……

岳麓山早期主要是承担一种文化职能,起移风易俗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显性的,而是润物细无声般。进入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岳麓山一改往日文质彬彬的模样,眨眼间成为了湖湘革命圣地,“勇敢尚武”、“自强不息”早已成了湖湘人士的个性标签。

在云麓宫外的飞来石上,刻有一首《飞来石》诗,最后两句是“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看来岳麓山自古就是福寿双全、藏龙卧虎的宝地。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书院培育出一大批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有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以陶澍、贺长龄、魏源等人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咸丰、同治年间出现的以曾国 藩、左宗棠等人为主体的“中兴将相”群体;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出现的以蔡锷、陈天华等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群体;尤其是1916年至1919年间, 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在里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责任编辑:谢博丞]

标签:年弦歌岳麓魂 国内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