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梅里圣山 追寻快乐
2011年11月28日 13:36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论坛 作者:猪哥
第一次知道梅里转山是从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给中国最美的地方划个圈”那期专刊上读到的,但只是模糊的概念。去年走完蜀道,Wei君提议:明年去梅里转山。这才逐渐清晰起来。 梅里雪山位处横断山脉,挟
第一个桠口 阿色加郎 黑风客栈遗址 玛尼通
第二天早上喝了酥油茶,吃了荞麦粑粑,便与斯拉一家告别。我们要付食宿费,一家人说什么也不肯收,他们觉得接待投宿的转山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悄悄地压了50元钱在桌上,便踏上了转经路。
出永久村一直是陡上坡,距澜沧江越来越高,江对岸的山峰间云起雾涌。视线和周边山顶平行的时候到达了第一个桠口,海拔3140M。经幡几乎把路 遮蔽,按多吉指的路从经幡中穿过,转山路从此处离开了澜沧江向怒江方向延伸,也就进入四天左右路程的无人区了。从桠口开始,一直是缓下坡,遥望山下的小河 谷中有一个漂亮的小村,那便是永芝村。从永芝村开始转山可以不翻刚才那个桠口,节约数小时的路程,现在很多人把永芝村作为转山起点了,但永久村才是传统的 转山路。
路两旁的树枝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挂着的衣物,还有些树上用绳拴着石头和一些小物件,这是转山的藏民将死去的和活着的亲人的衣物挂在转山路上,祈求来世转生到好人家。拴石块是求神保佑灵魂不坠入地狱。这种景象一直延续在整个转山路上。
功略记载前面有条阿色大道,Wei君很不以为然,认为阿色大道是写功略和游记的驴们杜撰。过曲厦后到了一处飘满经幡的地方,一块路牌上书“阿色加郎”。其实,阿色大道的称谓出自藏区流传的转山指南《外转圣地广志》,虽然说不上宽阔,但枫林挟径,落叶缤纷,形如大道。
在阿色加郎遇见几位红衣喇嘛,他们迎面而来,我们很是困惑,藏传佛教徒是按顺时针转山的,只有苯教才是逆时而转。Wei君用他生涩的藏语加手势 终于弄懂了,原来他们是四川道孚县惠远寺的喇嘛,到这里叩长头转山,他们先将行李搬到前面的棚子再回到出发点开始叩长头。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走路已不易还 要一步一叩头,那份虔诚令人感动。
阿色加郎前面不远的路边有处岩石上天然形成的小洞,叫中阴洞,旁边挂着经幡,树上也挂着小石块和小物件。转山的人都要钻一钻此洞,据说死后能顺利进入来世。
从隆那开始就进入了原始森林,空气变得湿润寒凉,光线也被树林遮蔽得阴暗,一直在转山路崖下的小河变成小溪和路平行。上行到3300M的高度出 现了一片平坦的草坝,小溪从草坝中间穿过,这就是永希塘。曾经有座著名的黑风客栈,问放牛人,指着几个石头堆说,以前就在这里。
永希塘往前走半小时是玛尼通,草地上的棚子是今天的宿营地。棚子四周是用树枝和木板作墙,上面用透明塑料布蒙上作房顶,可以望着星星睡觉,地上 铺着树枝和干草便是床了。棚子端头隔着一个小屋,里面堆放着方便面、啤酒、饼干之类的食品。一路上有很多这样的小卖部兼旅店,专为转山人服务。在转山旺季 时,这样的棚子要住上百人。棚子主人是一位藏族大嫂和她的丈夫,一位放牛人也在这里借宿。打开行李铺床,Wei君发觉他背包外挂的防潮垫已不知去向,幸好 还带了一床地席,虽然不至于直接睡在地上,但整个转山路上只能忍受被树枝和石块硌的境遇了。
晚饭跟着主人一起吃面条,吃完后,用饭盒泡着荞麦茶踱到草坝中央那株孤伶伶的核桃树下,看着周围的群山,讨论着明天的太阳该从什么位置升起。雾霭从小溪和草叶间溢出,我们和周围的一切慢慢地浸润在氲氤中。
睡觉前给主人结帐,每人三元住宿费,至于饭钱,因是跟主人一起吃的,按藏族的习俗免费。我们坚持付了30元,Wei君与棚子主人和放牛人围坐在火塘边谈论德钦藏语和康巴藏语的区别,我则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