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别盲目宠爱 学会对孩子说“不”


来源:浙江在线

德国人非常喜欢孩子,但他们绝不会盲目地去宠爱孩子,也决不会因为孩子哭得可怜而改变主意,对孩子妥协。 他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不。 一般来说,做父母的心都很软,听不得孩子的乞求甚至哭闹,结果常常是大人对小

德国人非常喜欢孩子,但他们绝不会盲目地去宠爱孩子,也决不会因为孩子哭得可怜而改变主意,对孩子妥协。

他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不。

一般来说,做父母的心都很软,听不得孩子的乞求甚至哭闹,结果常常是大人对小孩妥协,尽管孩子很多时候的要求是无理的。

做父母的都会碰到这种情景:带孩子去逛商店,当孩子看到新鲜的玩具时,会停下来央求父母买一个回去,即使家里已经有好几个同样的玩具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商店里的玩具永远比家里的好,别人的玩具也永远比自己的有趣,所以就想让大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做家长的呢,看看孩子哭得挺伤心,再加上孩子会死缠硬磨,而且玩具本身也不贵,觉得买一个也无妨,何况一买就可以制止孩子的哭闹,最终会心一软,服从了孩子,去买了那个玩具。

这样做的结果的确可以息事宁人,也省事,但正好是纵容了孩子以自我中心的意志,鼓励孩子提出更多的不合理的没必要的要求,一步步地会使孩子变本加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还有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会以“不好意思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为理由而放弃对孩子的正常要求和管理,孩子就会变得人来疯,为所欲为。本来八点半该上床睡觉了,可是因为客人在,做父母的就想,让孩子再玩上一会儿吧,再说晚一会儿也没有什么关系。本来该吃好晚饭才能出去玩,但因为客人在,父母就放松了要求,孩子想什么时候出去玩都可以。孩子就会从中发现,原来父母的要求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不是那么严格的,有的是讨价还价的空间。这样一来,聪明的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时候是提出无理要求的最佳时间,什么时候是不遵守规则的最好机会。

在我所接触的德国家长中,却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

首先,他们不会盲目地去训斥小孩,也不太去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们大可以根据由着自己的想象力,拿起画笔,在家里的墙壁上画小人、画小鸟,也可以心血来潮想要用沙子做蛋糕,而把沙子扔得满地都是……这些令大多数中国父母无法忍受的事情,德国父母却很能容忍,他们会用很欣赏的态度去看孩子们的“作品”,甚至会鼓励孩子去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也许是个未来的毕加索呢!妈妈们也会煞有介事地去吃孩子们做好的沙子蛋糕,并且夸他们做得好吃,态度非常客气友好,有时还会兴致勃勃地询问孩子要不要妈妈来帮忙。

可是,另外的情况下,德国父母却远比中国父母严格,他们会果断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比如说,孩子玩得正开心,根本不管时间有多晚了,就是不想回家去。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孩子怎样哭闹哀求,德国父母们都会坚决地说:“时间不早了,必须回家了,明天再来。”孩子当然不愿意,但无论他怎么哀求父母,得到的答案还是不行。任凭孩子不满意、不愿意、不服从,甚至无理取闹,最后的结果都是带着一脸的泪水和一肚子的委屈,不得不跟着父母回家去。慢慢地,孩子们就会知道配合的重要性。

再比如说,父母在跟别人说话,孩子在旁边吵闹着插话,时不时打断大人的对话,德国父母会对孩子说:“请你等一下再说,爸爸(妈妈)正在说话,请你尊重爸爸妈妈的权利。”说完之后,即使孩子再吵闹,父母也不会理睬,或者继续对孩子解释但仍旧拒绝孩子,必要的时候还会训斥一下。孩子只好等待,等父母与其他人说完话以后再来倾听他的要求。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忍耐和礼貌。

在德国,公共场所的游乐场里,孩子们必须排队,即使是年龄小也不会成为插队的理由,他们要学会遵守规矩,学会和社会合作。

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德国父母会很快、很明确地拒绝。商店里的东西多,但并不是可以每一样都买回家的,只答应孩子在圣诞节或者复活节的时候,或者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件最想要的东西。因为节日或生日的缘故,孩子得到的是真正的礼物,而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胡乱买些没有用的东西。

德国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会合作,这包括跟大人合作、跟其他孩子合作、跟社会合作。而合作的条件之一就是学会服从。因此在父母说不的时候,孩子就知道了合作的必要性,也会意识到有很多重要的规则要学习和遵守。

所以,对孩子说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看上去简单却很有学问的事情。这不仅是对家长自我控制力的约束,也是对孩子的良好的训练手段,做家长的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说出事情的合理性和正确的缘由来,当然还要以身作则,不能让孩子觉得规定只是给自己制定的,那样孩子会觉得不公平、不公正,会有逆反心理。

国内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祖辈都会特别宠爱孩子,就算这样,孩子更应该在父母那里就学会忍让、克制和合作,还有对别人的尊重和服从。一味地娇惯溺爱孩子,盲目地服从孩子的要求,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平等和公允的。

教育要从小做起,也要从合理的事情做起,教育是不分大小前后的。一个小小的不字,却能教会孩子许多大道理之外的小道理,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教育书籍。

[责任编辑:张黎]

标签:早期教育 德国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