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内】绍兴—黄酒、茴香豆


来源:摄影之友

醉着做一个酿酒工。 当鲁迅文学奖都已变成“老男孩儿”的抒情诗时,我们还对绍兴这个地方抱着怎样的眷恋?或许只有在绍兴闻到陈年老酒的味道,你才发现,这里还能体会到鲁迅笔下那些茴香豆和花雕的香甜。 5

“酿酒,并不是一辈子的力气活儿”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酒厂,发现这里已是热火朝天,酒坛子的数量在成倍增加。走进一个约100平方米的酒仓,这儿有几个围着围裙的工人正用泥巴和一个 圆形的铁箍来封闭坛口,看上去十分有趣儿。我凑上去跟一位姓陈的酿酒工聊起来,他在这个酒厂已经做了小半辈子,每天都在和酒坛、黄酒打交道,都快要闻不到 酒味了!陈兄弟有点儿害羞,但仍很热情地为我解答疑问,没多久,我俩就混熟了,我问“我能糊上几个吗?”陈兄弟傻笑着说“这个怕你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而 且糊坏掉这一坛酒可就真的浪费了!”说完,还咂了几下嘴,仿佛已经开始惋惜我想要封的酒坛子了。这样的拒绝让我有些失望,但陈兄弟努努嘴又说“看到那边儿 运坛子的吗?去那儿试试看,说不准能行。”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我终于领到了一辆运酒坛的铁车,铁车长得很奇特,仿佛就是为这些酒坛量身定制的,跟旧时 的运酒车很相像,只是更复杂了一些。我学着旁边一位穿绿衣服哥们儿的动作,用左脚踩着铁车下面的铁杆让车翘起来,等大家把4个酒坛放上车后,我开始准备推 车;谁知这一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只能把腰凹得更低,并用手使劲将车向下压,确保它不会在不经意时翻倒,就这样来回三、四次,我也开始驾轻就熟起 来。当手脚开始有些发颤的时候,我终于听到了下工的指令,看看今天那一排壮观的酒坛,连过来看热闹的陈师傅都连说“不错,不错”!为了犒赏自己,干脆去绍 兴城里溜达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

在安昌古镇里,你常看到小商贩推着各种货物穿梭其间

“腊肠和炒油条,这才是有味道的生活”

傍晚5点多,从酒厂打车不到30分钟就到了鲁迅故居,天色虽有些晚了,这里依旧人山人海;这里的游客大多是上海人和杭州人,许多游客坐着乌篷船,在 小而窄的水道里穿梭,说的都是吴侬软语。走进这条街道,便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大多小店门口都排满了人,有些甚至延伸到街道上,而我的目的地只是——咸亨 酒店。一直往里走,大概5分钟不到就能看到咸亨酒店,刚翻新完,白色的墙壁让我太过失望,这里当然也不会有鲁迅《孔乙己》小说里的那些长衫、短衫的人,味 道始终是变了。走过咸亨酒店,可以绕道去一趟新华书店旁的书生故里,兴许这些比较偏门的地方会有类似厨神这样的人物;打车到了书生故里,只看见黑压压一 片,各家门前都点上了灯笼,却不见街道上有超过10个人;我好奇地问一位正在箍桶的木匠,“这里的人现在没夜生活吗”,木匠很讶异地抬眼望着我说:“我们 这儿的人喜欢早睡,天冷了!热闹就到市中心去。”这一句话彻底终结了今天我对绍兴食物和黄酒的期盼。

两天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充满酒气、肉气和凉气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安昌古镇,距离绍兴市中心有大约30分钟的车程,一路看着车外的风景从城市建筑 到农田,再到乡村,整颗心都会跟着旁边的景色飞起来。一下车,远远的就能看到一排排的腊肠和鱼干,阳光透过鱼干把它们照得亮堂堂的。随着河流和乌篷船一路 往里走,有一家名叫“富安居茶室”的小木屋子,就在河道边儿上,木头房梁上有粼粼的水光;传说,这儿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屋子里,有许多悠闲的老头儿, 每个人都端着自己的茶具,话话家常,再打几轮斗地主。


虽然是个有些幽暗的茶室,却也卖绍兴酒的,还有下酒的腊肠、炒油条和各种小零嘴;看着其他人喝茶,我喝酒时竟然还有些洋洋得意的感觉。酒足饭饱,随 着街道溜达,旁边儿还有许多小饭馆儿,以及现场灌腊肠的买卖人;狭窄的路上摆满了各种小时候才能看到的玩具,例如拍画儿、小人书、铁青蛙⋯⋯当然也有绍兴 特有的乌毡帽。

小街道的两旁,挂满了腊肠,就像是横挂着几百米的大窗帘,暖暖的阳光从腊肠中间儿透过来,照在都是木头建筑的商铺上,和来往的人们身上,十分漂亮。 不自觉的,从安昌古镇入口逛到尾,太阳已斜斜地挂在了河道上,这才让我感到刚填满不久的肚子又有点儿空荡荡的了;于是,我瞄准了一家临河的饭店,准备享受 在绍兴最后一晚的盛宴。

炒油条和腊肠都是绍兴的特色美食

[责任编辑:谢博丞]

标签:茴香豆 绍兴 黄酒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