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城镇高度集聚、农村多样保留”要求,进一步完善城镇和乡村布局体系,构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城郊十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城乡融合载体建设。
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建立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和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机制,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
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交通道路、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环卫保洁等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全面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土地管理、就业管理等制度及城乡一体的政策体系。
实践表明,除了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聚集分散资源,带动小农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虽然通过推进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为正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产权制度基础,但总体上进展有限,仍未突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资源,无发展”的瓶颈性困境制约。[详细]
虽然近年来持续推进统筹城乡战略使长期严重失衡的城乡关系有了显著改善,但总体上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基本生产要素大规模由乡到城流动的态势仍未扭转。一是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乏力,地方政府大幅增加财政涉农投入的空间非常有限。二是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依然严重,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贷不到款”与金融机构资金“贷不出去”并存。[详细]
由于主要受人口外部非均衡流动的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劳动力老龄化矛盾加剧不仅直接带来因供给不足而不断推高农业人工成本,而且促使老龄化的农村家庭由多种经营向单一经营转变,“谁来种地”成为普遍性的突出矛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还拉低了农业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对农业技能培训产生不良影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