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强治理淳乡风:乡村有效治理的鲜活样本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去年我们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的地方,请大家讲讲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在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近日举行的一次“夜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一

“去年我们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的地方,请大家讲讲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在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近日举行的一次“夜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一开场就直奔主题,发动大家共找“短板”。

“夜会”是陆家堰版的“村民说事”。发源于象山县西周镇杰下村的“村民说事”制度,融“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于一体,说出稳定、说出和谐、说出发展。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宁波市全面推广,并衍生出鄞州“书记一点通”热线、宁海“聊天长廊”、慈溪“圆桌夜谈”等版本。

大事小事,有事好商量。村级“小微权力”必须拿出来到“阳光”下晒一晒。

2014年,宁海开始探索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行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我们梳理出台了《村务工作权力清单36条》,让小微权力有了明晰的边界。”宁海县委农办主任田仲启说。

在该县桃源街道钱岙村,村民们最近有件开心事——村里集村民办事、议事、文化礼堂等于一体的综合大楼落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辉说起这幢大楼的诞生感叹不已:“工程顺利完成得感谢‘36条’。”

如今,“36条”已成宁波所有村干部的“紧箍咒”。制度严了、矛盾少了、民心齐了,做事情也就顺了。也正因为此,“规范小微权力”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条发轫于田间地头的乡村振兴宁波经验由此在全国得到推广。

充满基层法治智慧的“36条”,再加上地域特色浓郁的自治方法——村规民约,两者张弛有度,“软”“硬”兼施,在东海之滨换得新时代乡风文明劲吹。

乡邻之间应和睦,遇事讲理莫争吵……”这是奉化区大堰镇湖边桥村的村规民约歌,7句话98个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成了村干部和村民共同遵守的刚性规范。该镇40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套具有本村特色、导入基层法治精神的村规民约。

在慈溪市任佳溪村,村民们遵守以明家训、立家规、树家风为内容的家风家训行动指南,形成了和善、淳朴的民风。在象山县新桥镇关头村,村民自发制定的《文明婚丧约定书》,约定收送礼金不能超过1000元,酒席最高标准800元,不喝单瓶50元以上的白酒……

3年前,以象山县、四明山区和慈溪市三地为样板,宁波重点推出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三种类型的农村文明示范线。如今,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文明示范线在四明大地遍地开花,连点成片。

[责任编辑:陈红珍]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