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公共资源下乡: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过象山港大桥,从象山北出口下高速,驶入黄避岙乡三高线,一边是渔船停泊的海湾,一边是3米多宽的红色塑胶跑道,通向北黄金海岸景点。这条农村公路全长约12公里,串起了三角地村等多个村庄,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过象山港大桥,从象山北出口下高速,驶入黄避岙乡三高线,一边是渔船停泊的海湾,一边是3米多宽的红色塑胶跑道,通向北黄金海岸景点。

这条农村公路全长约12公里,串起了三角地村等多个村庄,游人不断。

“路好了,游客多了不少。”曹文菊是白屿村和文饭店的老板娘。她说,遇到黄金周生意好时,一个月有二三十万元的营收。

在象山县泗洲头镇何婆岭村,长年在外打工的汤永富回来盖好了房子。今年元旦,他的“溪水琴音”农家乐试营业。“村里100多户人家,有15户开起了农家乐或民宿。”汤永富说,现在通往村里的公路下莲线也美得像一个景点,生意越来越好。

三高线、下莲线……这些农村公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画面,仅仅是几个片段。目前,宁波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9882公里,一条条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康庄道”。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再到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及区域协调发展,宁波的探索和创新从未停止。

外客谈宁波,会惊讶于这片土地较高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只是在图纸上将城与乡圈在一起,而是注重实现要素双向流通。多年来,宁波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让农村人口“聚”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公共服务“合”起来。

目前,供水、电力、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宽带、等级公路、公共交通已实现建制村全覆盖。截至2017年年底,宁波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99%。农村区域已建成4G基站1099个,光网能力达到276万纤,在省内处于领先。

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紧随其后。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文化娱乐以及教育等要素不断下沉,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市生活。

宁波已建成乡村卫生服务站711家,村卫生室882家,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112个。1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居民的精神家园,春节前,各具地域特色的村晚高潮迭起,成为富有乡村韵味的文化品牌。

就在一个月前,海曙区举行了“特级教师乡村工作室”授牌仪式,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配置,帮助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这是该区继推行教育集团化、城乡师资流动等举措后,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一步。

去年,镇(乡)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延伸到建制村。北仑区柴桥街道瑞岩社区是个农村新社区。“社保、公交等30多项服务可在这里一站式办理,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方便。”村民说。

城乡融合,乡村居民利好不断。2012年,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3年实现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并轨,2015年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现象,2016年起宁波全面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医保和基本养老保障“三保”各自并轨。此外,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4年保持缩小,2017年更是达到1.8∶1。

城乡融合,吸引人才竞相回归。慈溪市横河镇秦堰村凯未果蔬农场负责人黄凯是从慈溪城区到村里创业的大学生,这些年,农场通过滚动式发展,已扩大到120亩土地。越来越多像黄凯这样的创业者,带着资本、技术、信息开始向乡村集聚。在四川办蔺草加工企业的张岳良就将企业委托别人经营,回到海曙区高桥镇,担任村里的“全面负责人”。据不完全统计,换届后,宁波全市近2500个村中,能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党支部书记有1793名。

[责任编辑:陈红珍]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