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风险大 家长备课质量不高 孩子社交堪忧
2017年03月02日 09:59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赵丽
成本高,风险大,不要轻易尝试。作为曾经计划过在家教育孩子的尝试者,姜玲得出这样的评价。最近几年,“在家上学”从个别名人家庭蔓延到普通人家庭中,做出如此选择的家长自信,他们能够提
成本高,风险大,不要轻易尝试。
作为曾经计划过在家教育孩子的尝试者,姜玲得出这样的评价。
最近几年,“在家上学”从个别名人家庭蔓延到普通人家庭中,做出如此选择的家长自信,他们能够提供给孩子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教育。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官员肖雪的定义,国内的“在家上学”可以理解为“在家长的安排下,由符合条件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教育,以完成基础教育任务的教育活动”。家长自行教授、书院和私塾教授和微型学校教授构成了“在家上学”的3种主要类型。
“在家上学”可以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可以让孩子暂时逃离考试竞争,不过,这种方式也存在风险。
家长备课问题多
适应艰难——这是姜玲最初打算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家上学的初衷。
关于适应难的原因,姜玲说,孩子在班里是年纪最小的,“如果不是提前剖腹产,他应该跟着下一届上。孩子的情绪和自控力明显落后于同班同学,在以坐着不动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上,老师对他的评价不高”。
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家上学”?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佳佳等人进行的相关调查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认同学校的教学方式”两项占比最高。
作为全职妈妈的姜玲,曾经是教育专业的高材生。“当时我就想,干脆把孩子领回家算了,我既有时间又有能力。加上我自打怀孕起就研读幼儿心理等课程,我有信心用更少的时间教孩子学完课本内容,平时还可以带他到处游玩,避开假期错峰出行,怎么看都划算”。
于是,姜玲开始着手准备。
姜玲先是制定了自己的目标——随时让孩子回归学校的无缝对接。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让孩子建立符合应试教育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孩子的德智美教育。“我当时的准备是,我可以教美术,选择俱乐部让孩子参加球类运动,请老师教音乐。至于德育教育,不管是去学校还是在家上学,这一项都需要在家庭中完成,也不存在问题。扳着指头算下来,孩子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在他最喜欢的手工劳作上。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型的学习者,在家上学完美契合了他的需要”。
不过,在计划过程中,姜玲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上大学时,我也曾备课,因此我知道在一堂高质量的课背后,即便是有教育背景的家长也至少需要几个小时找素材、搭建课程结构、做PPT,同时还要对孩子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准备,还要设计合适的课后练习。”姜玲对记者说,相对而言,学校老师在多次教学带班后,会有自己的资料库,对学生的提问也会有更准确的经验,布置课后练习时也会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可能需要的难度。“学校老师多年多次反复教学得来的经验,是我们这些家长难以企及的。更何况要教那么多学科,要达到像学校教学的程度,如果家长不是专业学教育的,几乎不可能做到”。
对于在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肩负的教育责任显然要重得多。“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有一些共性特征。”王佳佳告诉记者,80%以上的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多数都是城市居民,58.21%居住在大城市。有出国半年以上经历者占20%以上,“还有一半的家长具有教学经验”。
李雅卿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家上学。她主持的台北自主学习实验计划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亚洲最好的另类教育之一”。无数家长问过她:“我的孩子可以在家自学吗?”她总是坦诚相告:“孩子适不适合在家自学,要看他的父母和环境。太过自信或没有自信的父母,歪曲民主或误解自由的父母,若让孩子在家自学,恐非亲子之福。”
家长自己教学,是否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这一问题的确是争议所在。媒体曾于2016年刊发报道,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李铁军坚持11年在家教授女儿,但女儿在语数外和物理化学等学科方面“均学艺不精”。
李雅卿也不认为“在家上学”适合所有的孩子。外在的学习资源,父母可以依靠自己的条件来创造,而更重要的是理念,以及由理念而产生的实践力。直白地说,就是身为父母先要自问“我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再来了解“我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小孩”,然后才是在家自学环境的创造和资源的寻求。
放弃者与失败者
此外,还有一个漏洞,便是孩子的社交怎么办?
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在家上学”的拥护者是这样解决孩子社交问题的——与其他“在家上学”的家庭结成对子,经常带孩子一起玩,多带孩子外出参加集体活动。
不过,在姜玲看来,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社交活动,甚至对孩子来说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社交。“独立社交才是能够锻炼孩子自主表达、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掌握以客观角度对自我进行评价的途径。有家长一起参加的活动,与没有家长陪同的时候相比,孩子的表现是不一致的”。
不过,也有先行者并不认同姜玲的看法。
一位家长以“妙面爸”为网名,常在论坛上分享“在家上学”经验,他对孩子交际状况的担忧和质疑是这样回应的:“有人提出‘学校上学(简称校学)孩子都上学去了,家学孩子难以找到同伴固定相处’,但简单一算,就发现此说法经不起推敲。一学年粗略计算,寒暑假共计90天、周末共计96天、节日共计39天,三大项相加90+96+39=225天。也就是说,家学孩子一年365天中有225天,225÷365也就是有61.6%的整天时间可以和校学孩子一起相处交往。”
“如果加上平时放学后可以交往的时间将更多。‘损失的’与校学孩子一起交往的时间,其实只是学习日的上课时间而已。与错峰旅行的概念类似。家学孩子虽没有赶上校学孩子的出行高峰,却可以错峰选择在225个休息日与校学孩子进行交往。”在“妙面爸”看来,校学孩子,很大一部分由于应试压力大,这225个休息日在很多情况下都被作业、补课和补习所占据,他们损失的交往机会要多得多。“这225个休息日对于家学孩子来说,完全是‘不包分配’的自主交际时间。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克服‘没有家长包办,就不会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了;没有毕业分配,就不会自主择业、自由创业了;没有学校管理,就不会自由交际、自主交友了’的困境。从小教会孩子自主交往,学会建立人际关系”。
除了课程的压力、孩子社交的困扰,让姜玲最终放弃“在家上学”的是,孩子可能最终只有出国留学一条路,甚至连这条路都很难走通。
因为如果不上学,孩子没有学籍,很现实的问题是无法参加高考,“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打算留学,那么他们可以申请国外的学校,但在操作中会发现没有学历被很多学校拒之门外,愿意接受的也不是什么好学校。这就尴尬了,意味着孩子的学习经历不被社会承认。”姜玲说,在“在家上学”这条路上,她是放弃者,也有失败者。
“我自己也有过一段十分不愉快的回忆。小学四年级,在父亲的逼迫下,在家学习了有大概半年的时间。那半年,我没有朋友,父亲也没有什么自编的教材,说白了只是把应试教育转移到了家里而已。强迫我背诗、强迫我做题,一切都在强迫当中度过。直到后来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抽动、咳嗽、嘴里控制不住地发出奇怪的声音。去医院检查,说是抽动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要放松精神压力。父亲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让我在治疗结束之后休养了一段时间,回到了学校。”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曾经在家学习的孩子是这样向记者表达的:所以,你要知道,这种让孩子不走寻常路的在家教学方式,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得到。除非你有非常强大的知识储备、十分科学的教育方法、非常优渥的家境。(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周静)
[责任编辑:张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