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宁波 > 城市联盟

郑永刚:我的根在宁波在鄞州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  以改革的名义讲述传奇,讲述我们一路走过的风云激荡;以开放的名义讲述发展,讲述我们挥之不去的实干理想。40年前,人们迎着晨曦,从小路走上大路,从家门走出鄞州,就像种子撒播田野,就像涓水汇入洪流

  

开栏的话

以改革的名义讲述传奇,讲述我们一路走过的风云激荡;

以开放的名义讲述发展,讲述我们挥之不去的实干理想。

40年前,人们迎着晨曦,从小路走上大路,从家门走出鄞州,就像种子撒播田野,就像涓水汇入洪流……

产业、品牌、做大、做强,风景这边独好;

科技、文化、创新、转型,尽显英雄本色。

40年,敢为的鄞州人以敢闯敢试的豪气抢抓一个又一个历史机遇;40年,求实的鄞州人以善作善成的锐气绘就一幅又一幅成功样本;40年,争先的鄞州人以率先领先的姿态登上一座又一座发展高地。

在天南海北的任何一座城市,在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你都可以看到鄞州人坚定的身影。

风正一帆悬,鄞州这片热土,始终是我们勇立潮头的起点,永远有我们追梦圆梦的初心。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鄞州日报》和鄞响客户端同步推出人物系列专访“天南海北鄞州人”,以“敢为求实鄞州人,争先创优立潮头”为主线,聚焦奋进在时代前列的鄞州籍企业精英、科技先锋、艺术大家,讲述他们的创业创新事迹,记录他们的爱乡爱家情怀,凝聚起全体鄞州人的力量,共同建设品质新鄞州。

本次大型异地采访活动,由鄞州区委宣传部指导,鄞州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发起,鄞州日报社和鄞州广电台共同参与。

人物名片

郑永刚,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杉杉品牌创始人,兼任上海市浙江商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

1989年,郑永刚创立杉杉品牌,率先在中国服装界提出并实施品牌战略;1996年带领企业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将杉杉总部移师上海,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郑永刚带领杉杉成为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霸主;同时,在奥特莱斯综合体、贸易物流、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取得突破。自2002年以来成功带领杉杉企业连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本报记者罗涟浩俞珠飞

摄影史久阳

“前两天,褚银良书记专程来上海看望鄞籍企业家,并诚恳地希望我们为家乡的招商引资等工作多做贡献。我说,为家乡服务,责无旁贷,因为我们的根在宁波在鄞州!”军人出身的郑永刚干脆利落、快人快语。

运筹帷幄的将军

“杉杉30年后的发展布局,我已想好”

掐指一算,从最早当国企厂长,郑永刚步入商海已经33年,堪为企业之林中的一棵常青树。在他看来,常青树的关键,不在于“常”,而在于“青”:破除常态思维,改变维度看问题,就有更远、更高的视野,才能不走寻常路,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创造力。

1985年,郑永刚就任鄞县棉纺厂厂长。当时,绝大多数企业在埋头搞生产,他却提出要经营企业——跑到新疆采购棉花,通过原材料的巨大差价,使企业迅速获得竞争优势。干了3年,年年被纺织部评为行业先进。

之后,郑永刚被派往当时以出口为主的甬港服装厂,他一方面与上海三毛等主辅料企业合作,打造产业链,成功打开内销市场;一方面借钱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从此名扬海内外。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服装产业一片红火,郑永刚却看到了危机:中国从短缺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一旦市场开放,国外品牌纷至沓来,杉杉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企业家要参与竞争,更要超越竞争,必须从同质化的红海中跳出来。

于是,郑永刚来到上海,瞄准了当时完全陌生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1999年3月份,杉杉与鞍山热能源碳素研究所合作,开始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探索。2001年工厂正式投产,终结了日本企业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此后,杉杉在全产业上下游持续投入、持续研发、持续并购、持续超越,终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材料生产商。

2013年,杉杉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全面超过服装业务。郑永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通过大手笔资本运营,建造城市综合体,发展文化旅游,收购影视游戏企业,拓展大健康板块……

“杉杉30年以后的发展布局,我已经想好了。”郑永刚说。说话的语调极像一名运筹帷幄的将军。

点石成金的能手

“品牌增值,就是企业家的最大快乐”

美国旅馆业巨头希尔顿举过一个例子:一块普通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制成马蹄掌,就值10.5美元,做成钢针,能值3350美元,做成手表的摆针,价值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

在很多人眼里,郑永刚就具备这种“点石成金”的能力。听到这样的传闻,郑永刚笑了:“没有那么伟大,企业在你手里,提升了,增值了,这就是做企业家的最大快乐。”

他说,自己只是一名“职业企业家”。所谓“职业企业家”,就是把创立、经营、发展企业作为事业、奋斗目标和一种终身职业。“打个比方,就像老中医,做得越久,对于企业的问题看得越清楚,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越有把握。” 

无论在棉纺服装还是在新材料领域,当别人处于生产形态的时候,郑永刚在思考经营形态和品牌形态;当别人专注于企业形态的时候,他探索的是机制形态、价值形态和平台形态。

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提升企业对于社会的存在价值。

“人家一定以为我很忙,其实我不忙。”郑永刚说,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泡在车间、守在办公室里的人。做服装时,他有三分之二时间待在国内其他地方或国外。正是那段时间,杉杉有了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对全球经济的判断能力。“我只管最重要的事,这样才能有时间思考、读书、交流、决策。”

“我有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不需要我去操心。”郑永刚解释了他“不忙”的秘诀在于“股权联邦制”:把杉杉当成一个共享的大平台,吸引众多创业团队加入,在这个平台上嫁接各种生长模式,“你有本事,就来,我出钱,你来经营,资源共享,我给你站台。这样的共享机制,对企业的未来大有帮助。”

意志坚定的勇者

“守得住寂寞,便能拨乌云见蓝天”

郑永刚无疑是成功的企业战略家。他认为,没有战略的企业是愚蠢的,但是,光有战略的企业也是轻浮的。杉杉的根基还是在实业,如果根基不牢,那就经不起经济的波动。

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里,包括鄞州在内的很多地区依靠出口加工业维持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消费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面临产品过剩、竞争剧烈、转型困难等问题,由于新兴产业还未完全成型,地方经济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这个时候,能咬牙守住实体经济显得尤为珍贵。”郑永刚说。

杉杉刚进入新能源产业的时候,也曾遇到这样的困境。1999年,杉杉先期投入8000万元,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经费。其后,又继续追加3亿元投资进行产业化。然而,前8年都是亏的,用郑永刚的话说,是“把做服装赚的钱全亏进去了”。

“8个人开会有7个人说卖掉它,我说舍不得,最后大家决定坚持。”他说,“原因只有一个,杉杉是中国第一家将锂电负极材料从一个研究课题到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企业。对此,我们深感骄傲。”

郑永刚回忆了宁波汽车零部件发展轨迹,认为这就是宁波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成功的案例。“从最简单的五金件,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很值得鄞州其他行业借鉴。”他说,实体经济内的行业、产品都有它的发展周期,只要创新内核在,企业必能浴火重生。

郑永刚给鄞州做实体的企业家提了几点建议:主动研究变化、执著探索,以最快速度和最佳方式在预见到的未来蓝图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开展良好的沟通及培养解决多方面问题的能力。

“守得住寂寞,便能拨乌云见蓝天。”他说。

情系桑梓的游子

“只要家乡需要我,我都将不遗余力”

“在上海创业20年,家乡的发展时刻让我牵挂,从未间断过。”说到这里,郑永刚对家乡的情感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代甬商如虞洽卿、朱葆三等在上海滩叱咤风云,令世人瞩目;第二代甬商如包玉刚、邵逸夫等转战香江之畔,让宁波商帮获得足够尊重。“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甬商的血液,一直在传承中发扬着甬商精神,一直在努力拼搏、做大做强。”在好多场合,郑永刚都一如既往地这样表示。

他说,国家改革开放的宏大战略布局让甬商的创业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是天时;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的大力扶持让企业家如鱼得水,这是地利;宁波市、鄞州区领导的理解和宽容,让企业家能够一门心思图发展,这是人和。

现在杉杉很多产业依然在宁波。“我对家乡的情结重得不能再重了。”郑永刚说。

郑永刚认为,甬商先辈能够在海内外声名鹊起,靠的是勤劳、务实和诚信的品质,新一代甬商不仅传承了先辈的优秀传统和行为准则,他们的知识更加渊博,能力更加全面,对新经济形势的适应能力更强。希望他们能多走多看,紧跟时代步伐,培养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鄞州这块土地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干大事的勇气和能力。”他说。

郑永刚说,一直以来,他都在为宁波和鄞州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为此引以为荣。如今,鄞州区产业基础雄厚、配套完善,加上行政区划调整的完成,有条件像纽约、香港、上海一样大力培植楼宇经济。要大力引进人才,打造上海金融等产业的后台服务中心,通过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平台,形成大产业。

“只要家乡需要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公益方面,我都将不遗余力。”他最后说。

人物感言:

一直以来,我都是敢说敢为,不喜欢迎来送往,不喜欢讲大道理。之所以能够一步步成功,要感谢宁波、鄞州这块土地。作为在外闯荡的甬商一分子,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我们要不断努力,不然对不起家乡父老。另外,我真心希望鄞州能多一些税收上百亿元的楼宇和产业基地,创造鄞州经济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葛琳]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