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南海北鄞州人(53)| 吴永良:在绘画中保持最美好的纯真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人物感言:从艺者若能远离物化官化之羁绊,不跟浮躁之风,不做浮浅之人,必无浮华之作,严守本分,不辱使命,则清纯高尚之艺术境界水到渠成地蕴含于心,呈现于画,得以为世人所重,而不沦为“彼时轰雷震

人物感言:从艺者若能远离物化官化之羁绊,不跟浮躁之风,不做浮浅之人,必无浮华之作,严守本分,不辱使命,则清纯高尚之艺术境界水到渠成地蕴含于心,呈现于画,得以为世人所重,而不沦为“彼时轰雷震耳,而后世绝不闻问者”。

图为吴永良接受鄞响采访。

见过吴永良其画,会被酣畅的泼墨和独特的韵味所吸引;见过吴永良其人,会被他纯真赤诚的艺术情怀所打动。

82岁高龄的吴永良,身板硬朗、神清气爽,举止中透着儒雅。“我也是80后呢。”吴永良开心地说着,眼角的鱼尾纹顿时生动起来,笑容烂漫无邪,宛若顽童,丝毫看不到这个年纪的暮气。

已到耄耋之年的吴老告诉记者,画画是一种天性的、纯真的喜好。在艺术上,他一直在追求纯真的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为宋代大文豪苏轼对王维诗画之评述,亦是中国绘画之诗性特质。

用这句话形容吴永良的画毫不为过。

“我从小喜欢涂涂画画,也喜欢文学,当时心想着长大后要当一名作家。”吴永良说,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意识到文学所负社会责任之重,转而投向画画。但痴爱文学的情节一直萦绕着,吴永良就诉诸于泼墨挥写的诗意画作上,使得诗画交融。

吴永良追求以书入画和以画入书,以极具骨力、骨气的意笔线描和笔墨酣畅的泼墨大写意,在当今人物画坛上独具一格。

1962年,吴永良还是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一名学生,他的毕业作品是一幅白描鲁迅肖像,画作中,鲁迅伫立在两棵枣树下,枣树的叶子似乎被风吹得簌簌作响,画面很生动。这件作品得到了潘天寿院长和周昌谷等诸位师长的盛赞。

“潘天寿院长说,以白描手法表现鲁迅形象,最切合鲁迅精神,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真正的中国画。”时隔多年,吴永良依然记得那句话。

吴永良告诉记者,他喜欢阅读中外文学著作,学生时代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则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笔下描写的绍兴风土人情和我家乡非常相似,而鲁迅的精神给我很大的震撼。”初中时的他就在学校发起成立了“鲁迅文学兴趣小组”,研究鲁迅作品及其精神。

图为吴永良所画的鲁迅肖像。

次年,鲁迅夫人许广平给吴永良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吴永良所画的鲁迅就是她心目中的鲁迅形象。后来,吴永良所作的《鲁迅肖像》由许广平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这也成为吴永良坚持鲁迅人物画创作的动力源泉。

正是这件毕作品让吴永良根植下钻研“意笔线描人物画”的初心,吴永良的人物画创作后来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

1978年,吴永良重回母校读研并任教。作为学院派,吴永良曾系统地研究传统人物绘画,在线条表现上学习借鉴清末画家陈洪绶、任伯年,还大量吸收了书法用笔,讲究韵、趣、势三味。他的人物画,既有线描造型带来的视觉明朗、清新之美,又有书写之韵造就的畅神之意。

“我将意笔线描人物画融入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吴永良不仅是纯真质朴的艺术家,也是勇于探索的教育家。率先创立“意笔线描人物画”基础教学,教学实验取得显著成果,被列为中国美术学院正式课程,为中国人物画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吴永良的作品。

吴永良坦言,50多年来他时常有着创作鲁迅小说人物造像的冲动。“2006年,我终于提笔,力求将心中的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由笔墨塑造呈现于大众面前。”2017年,吴永良积蓄10年之久的创作《鲁迅小说人物百图》专题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百余个人物神态各异,神情刻画精准,留下最单纯和最本真的美。

鲁迅,仅仅是吴永良作画中的一个题材。吴永良还画人物、画山水等各种题材,村姑小羊、农村牧童等小品人物画色墨交融、水气酣畅,小风景速写,构图讲究,一草一木生动可人。这些作品意境悠远、画中有诗,流淌着浓浓的书卷气。

吴永良出生在宁波,孩童时代在上海度过。小时候的吴永良,喜欢在地上、墙上到处涂鸦。“那个时候,人家都说画画以后没饭吃,讨不到老婆。”吴永良笑着说,“我却痴心不改,还因为画画结识了夫人。”

毕业那年,吴永良来到温州搞工艺美术,在那里过了16年的艰苦生活。

“我记得,我有个白色搪瓷盘,平时用来画画,吃饭的时候洗干净用来盛菜,买来5分钱的青菜还分两餐吃。”吴永良说,那时他耕田、插秧、割稻,样样都干,整个背部被盛夏烈日晒得起了泡,甚至累得口吐鲜血。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吴永良在温州遇到了木昭妙。“我们是患难之交,所以倍加珍惜。”吴永良说,一生中最大的安慰和幸福是在温州遇到相知相爱的终身伴侣,“没有她的全身心支持,我不可能奋力摆脱困境,潜心追求艺术。”

图为吴永良。

承担贤妻良母角色的木昭妙,其实是一位有很深造诣的花鸟画家。她出身书香门第,早年师从温州画坛前辈戴学正、孙孟昭诸名师,打下扎实根基,养成高超的评赏眼力。

在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生活中,木昭妙都在幕后全身心照顾、陪伴丈夫。“夫人是最大的支持者,她为这个家庭付出太多太多,是她教会了我不管遇到什么磨难和困境,都要微笑面对,泰然处之。”吴永良动情地说。

吴永良和木昭妙的两个女儿也都是专业画师。二女儿洪晖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自幼受父母的艺术熏陶,她将山水元素融入花鸟画中,取得令人耳目一新的喜人成果,开辟了宽广深远的艺术新径。小女儿吴珍之幼时经常趁父亲不在就爬上画桌拿起大笔濡墨调色画到尽兴满意为止,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浙江画院专职画师,画风被评为用笔辛辣苍劲,挺健浑厚,十分大气。

图为吴永良的书法作品。

“两个孩子走上绘画道路是自然而然的。”吴永良说,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他从未要求孩子们走艺术之路,但两个女儿对画画出于本性地喜欢、热爱,甚至堪称痴迷,他教导女儿:“艺术要遵从内心,受得住清贫,保持最美好的纯真。”

“我的家乡是鄞州五乡,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从皎碶桥上往河里跳,还到小河捉鱼捞虾。”前不久,吴永良携家人回了一趟老家——五乡镇皎碶何村,童年时的水乡风貌,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在家乡,吴永良走访了皎碶何村东碶桥、皎碶桥、赵家、高隘等儿时曾经住过的地方。虽然眼前的房屋已经焕然一新,但是他还依稀记得居住地的位置。

“以前这里有家碾米厂,旁边还有一条古堰道,我还记得妈妈让我去打酱油,我听到抗战胜利时,过于激动摔了一跤,还记得跟着舅公去田里割水稻。”如今呈现在吴永良眼前的,是碧波荡漾的后塘河、风景优美的仁久公园,吴永良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以作纪念。

吴永良说,他四五岁就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去了上海,但后来又回到“清河小学”(今五乡镇中心小学)上过一年学,所以儿时在五乡的经历他还记忆犹新。

整个寻根之旅,吴永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家乡一直在我心里”。临走之前,吴永良为五乡留下了“重振强镇雄风,打造品质五乡”“乡梦如蜜情永存”等珍贵的墨宝。

图为吴永良回到五乡镇。

前些年,吴永良与家人中国画作品展曾数次在宁波展出,与家乡人民见面,题材主要包括故乡、南洋、人物和山水花鸟,全面展示了他们对中国画探索创新的成果,吴永良还将一幅与家人合作的中国画《江南三月风光好》赠送给鄞州区政府。

吴永良说,乡情永远是艺术真情的源泉,自己的作品能够收藏在家乡、展出在家乡,他觉得很开心。

[责任编辑:王秀秀]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