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疫当前彰显大义,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 ——宁波海曙区一线医务人员抗战疫情群像


来源:凤凰网浙江综合

2月3日中午11点半,宁波海曙区某隔离观察点里,刚刚给隔离观察人员送完餐的陆义真回到在缓冲区,一层又一层地卸下防护装备。每卸一层装备,就要洗一遍手。这已是陆义真在隔离观察点的第10天。“1

2月3日中午11点半,宁波海曙区某隔离观察点里,刚刚给隔离观察人员送完餐的陆义真回到在缓冲区,一层又一层地卸下防护装备。每卸一层装备,就要洗一遍手。

这已是陆义真在隔离观察点的第10天。“1月25日下午前来做准备,26日正式收住隔离观察人员。”陆义真原是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海曙区设立隔离观察点后,他与另外3名医务人员被抽调至这里。“早晚一次给隔离人员监测体温,一天送三顿餐。” 作为临床医生,陆义真要随时关注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并坚守在隔离观察点直到所有人员解除隔离。

坚守,是一线医务人员的关键词。随着来势汹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个本该是阖家团聚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伊始,海曙区健康卫生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24小时坚守防控一线,全力以赴做好主动防控、科学防控、联动防控,示范带动系统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海曙区3000多名医务人员,700多名中共党员放弃假期,坚守一线。

“春节也没有好好给儿子做顿吃的,还要他自己煮饭。”2月3日中午12点多,海曙区第二医院门急诊护士张红霞趁着休息间隙,拿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照片是儿子前几天给她的手写信。忙累了,就翻出来再看一遍。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用工整的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担忧与自豪:“希望您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病人们早日摆脱病痛。”

作为护士长,张红霞主动要求24小时备班,对门急诊和发热门诊做到“两头顾”。 “我家离医院比较近,15分钟车程,24小时备班,医院有什么需要我可以随时赶到医院里。” 作为护士长,门诊的物资不够了,科室有没有消毒,人员如何排班,都需要她的操心。人员不够的时候,她也得随时顶上。“身为护士,冲在前线是我的责任,家里人也都理解。只希望这场‘抗战’早日胜利,能好好陪陪儿子。”张红霞说。

手套下,右手小拇指手指缠着白白的绷带,高桥镇卫生院门诊台前,陈维达穿着防护服用没有受伤的左手拿着测温仪给每一名进院的人员测量体温。“医生你手怎么了?”常有人这样问陈维达。“没事,小骨折。” 陈维达原是高桥镇卫生院临床一线医生,也是全科门诊的科主任,1月中旬手指骨折,住了几天院后在家休病假。“一直关注单位工作群里的消息,这段时间大家都很累,人手也不够。有两天凌晨了群里还有工作动态,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给领导发了个信息说想回来上班,领导就把我安排到预检分诊台了。” 陈维达表示,等手指再好一点,要立即返回岗位医治病人。 

疫情防控的战役不仅仅在救治一线,还在疾控检疫、应急消杀、摸排随访等各方各处。

每天一出实验室,脱掉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赵虹总是会拿出手机,翻出家里的微信群。“微信群现在就跟留言板一样。”赵虹是区疾控中心技术检验人员,除夕夜开始,她就进驻市疾控中心PCR检测实验室,一进去就是一天。赵虹的丈夫顾浩是市级医院影像科的医生,这场战役让他俩分隔两处。

“样品量很多,往往需要轮班操作,一批人前处理,一批人上机操作,一批人备用待命。但进入实验室,大家的精神就开始高度集中,实验室有严格的生物安全规范,我们传递数据都是将报告单写好贴在玻璃上由外面的同事拍照一级级传递出去的,不用说联系家人,进来了就是‘失联’。” “幸好,我们在微信群里互相鼓励。”每天从实验室里出来,赵虹总能在微信群里看到家人的留言和鼓励:“@赵虹,辛苦了,安心工作,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安全!”看着这样的微信留言板,“虽然没时间回复,但一天的紧张忙碌工作后看到这些暖心的话语,感觉又有力量了。

一双布鞋、一件布衣、一头花发……53岁的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科科长张朝阳,为了防护物资,已经奔波了十几天了。1月23日,他赶赴杭州购买大型测温仪设备,连夜将8套大型设备装回宁波,并第一时间发放到火车南站、城际列车、汽车南站、客运中心等。

1月24日宁波大雨。“哪有时间管自己湿不湿!”张朝阳一到单位就全力以赴投入消杀工作。换上严密的防护服,背着沉重的喷雾器,作为疾控中心消杀“主力军”,他几乎每天四处奔波在病患家、密接接触者家、餐馆、隔离点等实施消杀。从除夕开始,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第几次带队出去消杀了。一个地点的消杀往往需要1、2个小时,地点多的话,回到单位已是夜幕降临。

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科长俞小琴,作为一名党员,每天提前到岗,晚上近10点才能到家,忙于大数据筛查、电话核实、上门医学观察、密接排摸、病家消杀、消杀指导、健康教育、会议培训等,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她已经坚持了15天。

母亲身患重病,是尿毒症肾移植及房颤术后,近几日更是脚肿走路困难,父亲身患癌症。院部领导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安排她去休息,她却这样拒绝:“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我要冲在前列,哪里最危险,我就在哪里。”俞小琴坚守的间隙,脑子里也会浮现出父亲对她说的话,“你去工作吧,我们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记者手记:

大疫当前彰显大义。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很多个“忘我”的他和她,组成了海曙区医务人员鲜活群像:

他们奋战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在发热门诊、在实验室、在社区和农村、在高速路口、在隔离观察点,放弃与家人团聚,或主动请缨、或带伤上阵、或持续坚守,他们以医生、护士、疾控人员等不同身份,却做着同样的事情——守护全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他们没时间接电话,甚至没时间休息,脱去这身厚重的防护服,解下白大褂,他们是妻子,是丈夫,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子女,会哭,会笑,会累,会有压力,但他们却因为医务人员这一个职责,牢牢地穿着这身白大褂,筑起了海曙区防疫最前线的第一道墙。

[责任编辑:李赏月]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